2025年福清市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培训班顺利举办
为全面推进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近日,2025年福清市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培训班在福清市妇幼保健院顺利开班。本次培训旨在加强相关医务人员对母婴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与专业技能,为实现消除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为全面推进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近日,2025年福清市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培训班在福清市妇幼保健院顺利开班。本次培训旨在加强相关医务人员对母婴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与专业技能,为实现消除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医生,我查出乙肝了,是不是很严重?”“我还能结婚、生孩子吗?”“会不会突然变成肝癌?”在门诊上,类似的提问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很多人在体检报告上看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五个字,就像拿到了“重病通知书”,心跳加速、彻夜难眠。
肝硬化从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背后藏着无数个你忽视的小信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食欲减退,你以为是最近太累;一次腹胀,你以为是吃多了;甚至是眼白有点发黄,你以为光线问题。这些都是肝脏在偷偷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很多人都以为,乙肝是“控制得了,根除不了”的病。确实,几十年来,这种病毒像个“赖着不走的房客”,隐匿在肝细胞里,一边沉默,一边慢慢损伤肝脏。
孩子几岁了?家里谁没赶上过幼儿园或者小学体检,刚接通知单的时候,家长们一个个都在群里炸锅。“乙肝两对半”这玩意儿又来了,浙江这边朋友说他们小学也查,四川那边亲戚说早查过,东北有的学校直接要求家长带娃去医院补检,不查不让进园,说是怕有传染风险。到底害怕啥嘛?说不
2017年,27岁的林知远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生。她的生活节奏几乎被实验、论文和规培占满。虽然日子紧张,却从不忽略对仪表的要求。她常说,医生即使身处最疲惫的科研阶段,也要保持整洁与气色,那是对职业的尊重。那年春天,为了庆祝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她和几位同学
一次体检,两家三甲医院给出“未感染”结论,另一家医院两次检测却提示“曾感染乙肝已康复”——湖北当事人的遭遇,让无数人对体检结果的可信度打上问号。更让人揪心的是,当事人怀疑首次抽血时护士手部渗血污染血样,这场横跨三家知名医院的检测争议,不仅关乎个人健康焦虑,更折
“啊?我没感觉不舒服啊,怎么就阳了?”“我不是不抽烟不喝酒,怎么还是中招?”“这是不是终身不能结婚了?”你以为这是健康筛查,其实它可能是一次命运改签。
在慢性病中,乙肝一直让人避之不及。一听到谁被确诊,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肝癌”“传染”“终身带毒”,但现实其实没那么简单。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病,全球患者人数超过两亿,其中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
2025年11月15日,第十七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感染与肝病学专家胡鹏教授团队在会上重磅发布“共愈未来——乙肝治愈全周期管理与乙肝治愈AI助手1.0”,为我国7500万乙肝患者带
门诊里,38岁的张先生攥着体检报告,指腹捏得发白,手心里都冒着凉汗。28岁确诊乙肝后,他每天雷打不动吃恩替卡韦,第2年病毒载量就降到检测下限,可表面抗原始终在1200-1500 IU/mL打转,像块甩不掉的“心头包袱”。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乙肝依然是全球范围内危害健康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感染乙肝的患者,有些共性,常常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协和医院曾对632名乙肝感染者进行深入调查,数据出炉后,连我们这些老临床医生都轻微皱了皱眉头。
我家有乙肝家族史,病毒是外婆外公那边传下来的,我妈是乙肝阳性,但她一辈子身体硬朗,现在都90多岁了,不仅自己没受病毒影响,也没把乙肝传给我和兄弟姐妹。可同样携带病毒的三个姨妈家,情况却天差地别——两个姨妈家的乙肝病毒代代传,表姐表兄里好几个都患上了肝硬化、肝癌
乙肝功能性治愈,这一全球医药界悬而未决的“硬骨头”,曾让罗氏、吉利德、GSK等跨国巨头携重金与技术入局,却终因毒性失控、疗效失衡等难题相继折戟。当PAPD5/7抑制剂这一核心方向被巨头集体放弃,赛道陷入迷雾之际,中国药企广生堂带着GST-HG131逆势突围,成
乙肝母婴阻断主要是联合社区对乙肝“准妈妈”们进行初筛,如果查出患有乙肝的孕妇,立即使其到医院进行建档,建档后门诊还会对其进行两对半,肝功和乙肝病毒定量的检查。赵晶:在长春市卫健委和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吉林省肝胆…
乙肝究竟能不能“彻底根治”?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推出科普视频,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揭露当下直播间里“包转阴”“彻底根治”等虚假宣传是如何利用乙肝患者的焦虑,诱导其走上擅自停药、滥用偏方的危险之路。
虽然现在疫苗的普及让乙肝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依然有许多人长期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身份并肩作战,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感染乙肝。
在一项对400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长期跟踪调查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组令人深思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背后,不仅藏着疾病的线索,也折射出我们社会生活的某些盲点与惯性。
查出乙肝那年我28岁,拿到化验单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满脑子都是“治不好”“会传染”“以后没人要”的念头,整整抑郁了三个月,吃不下睡不着,工作都差点丢了。后来慢慢摸索,总结出几个不空洞、真管用的心态调整招,今天用大白话分享给同样受困扰的朋友,咱们一起好好过日子。